avatar
發佈

我在澳洲的第一週

目錄
cover

不知不覺也住在黃金海岸一週了,趁著記憶跟衝擊感猶新來記錄一下。

這一週我其實沒做什麼,前兩天跟朋友去逛各種超市採買物資、有兩天查資料跑行政流程(手機、銀行、稅號、監理站等)、週末兩天自己去了 BroadBeach 跟 Surfers Paradise 看海,然後晚上通常在跟台灣的朋友打楓之谷。

標題雖說是在澳洲的第一週,但其實還是挺多我自己的想法,如果想看跟澳洲比較有相關的感想可以直接滑到下方「澳洲雜感」的區塊!

(如果是很想看澳洲打工度假相關資訊的話,其他背包客的心得應該會比較詳細。)

離開才終於意識到台灣是故鄉

跟越來越多人道別,才越來越留戀台灣。

因為我的臉書被封鎖過一段時間,差點錯過一位亦師亦友的舞社前輩婚禮,就在我出發前兩天。

在婚禮上遇到了很多老朋友們,主要都是高中大學舞社的學長姐們,真的受他們照顧很多很多,能在離開前見到他們真的很開心,當中有一個很照顧我的學姊,跟他分享我準備要出發時,都有點鼻酸,最後我在跟前輩告別時,沒想到是他先哭了,他說「有種會很久很久以後才見到我的感覺」,然後我也跟著一起哭了。

我的房子退租過後,我在台灣再也沒有可以稱為「家」的地方了,所以我得把帶不走的東西寄放在朋友家,感謝兩位朋友願意借我放,還聽我分享這些東西對我的意義,在介紹完一遍這些物品的時候,我才感覺跟這些物品作好短別了,我所擁有的物品組合起來也是我存在的一點證明吧。

退租到離台前,我暫住在朋友家一週,原本沒有要住時他們有歡送我一次,住進來後又歡送一次,挺搞笑的但也挺暖心的。

出發前寫了一篇文章也自認想得很仔細,在工作、居住、交通和原生家庭等都讓我對台灣很不滿,但就是有這麼多美好的人們在台灣,支持我、幫助我,他們給予我的善意,屢屢讓我覺得應該留下來打拼,建立一個更好的台灣。

沒辦法真心討厭台灣,也是因為台灣孕育出了這些人們。

幸好我的機票跟簽證都準備好了才來見大家,不然我真的會很動搖。

不過來這邊稍微冷靜了之後,也還是覺得我真的太需要出來一趟了,我有點把自己燃燒殆盡了。

(也感謝看到 《暫別台灣兩年:前往澳洲與日本》後,給予我祝福的所有人,就算沒有見上面,但我也是非常感謝每一個願意動動手指祝福我的人。)

或許是最後一面

這趟出發前,有約我的朋友都有盡量安排見面。

之前聽股癌時有聽到他說「我們跟很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見了最後一面」,不一定是跟生死有關,而是緣分就是到此為止,一直以來,確實有不少經驗是說著下次再約,但默默地就沒有下次的聚會。

隨著年紀增長,有些人會結婚生子、有些人在工作上會扛更多責任,還有其他日漸增加的外務,如果我之後確定不會定居在台灣,那我回來能找朋友的時間就會更少了。

所以,我這次出發前都是抱持著最後一面的心情再珍惜每次相聚,當然還是希望大家不管在哪都能各自安好。

是來療傷的

想到在跟一位前輩分享我的規劃時,他說「看來你是被台灣狠狠傷透了心」。

我就算已經來一週了,我對台灣還是只有負面的想法,在暫別的那篇文有敘述大部分了,其餘的我還不確定是否偏激的想法就先不在這邊贅述了。

如果要回應朋友們給予我的祝福,我該做的不是留在台灣奮鬥,而是以任何形式想辦法讓自己有辦法繼續走下去。

我在離台後隔天,我爸剛好帶著他老婆跟小孩從中國回台灣,我在看到我爸一家跟其他親戚聚餐的照片當晚,就做了惡夢。

那個夢很普通,就只是夢到我在現場,但光是我人在現場就感到很恐慌。

這時候我才知道,我有多不願再見到他們,我有多麼慶幸我早了這麼一天離開台灣。

我很想跟他斷絕關係,但我太過軟弱了,我目前還做不到,我也還沒勇氣告訴他我不想見他。

我只能選擇暫時離開台灣,我也不會再踏上中國的土地,希望這兩年我可以再變得更勇敢。
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

從離職時間算起,我也將近兩週沒有寫程式,在我工作這六年來,我第一次超過三天沒寫程式。

雖然我還沒開始在澳洲打工,但我想到要回到台灣的軟體工程師環境就很不舒服,台灣企業太喜歡把職涯發展跟成長的成本都轉嫁在員工自己身上,我下班跟假日都很擔心自己不再被需要,覺得生活被壓得喘不過氣但又看不到方向。

我在這一週才慢慢想通,我之前的努力或許都沒有在點上,我想我的努力有兩大問題,一是努力程度不夠好到能跳到更好的環境,二是努力的方向不是為了跳脫環境,而是由於 FOMO 而一直找東西學

我在 2023 → 2024 的年度回顧有稍微意識到「不盲從潮流」,但看來我只要還一直處在原本的環境,每天上班寫程式,下班想辦法提升自己的焦慮狀態,就永遠只停留在「知道」,但「做不到」。

感謝 leafwind 分享的金句,「不擺脫糟糕的環境,持續進修增強能力,也只會得到更累的工作而已,所以額外時間進修只能是為了離開糟糕的環境」。

這也讓我想到我出國前有抽血檢查,這才知道我身體缺的是維他命 D,但我這半年吃的保健食品卻是維他命 B 跟 C,這種徒勞無功的感覺就像是我這幾年的職涯。

不知道我會不會繼續回去寫程式,但在這兩年就先持續觀察、嘗試看看吧!

還沒開始打工

由於我這趟安排得很突然,我 5/25 決定、6/30 離職、7/03 退租,在 7/08 出發。

所以我到澳洲才開始查資料、找工作,也感謝朋友能讓我借宿,我才能比較放鬆地度過第一週,我也很幸運地有把該帶的東西都帶到(不如說還帶太多了)。

我原本的計畫是先買一台二手車,再找工作,最後根據工作找住宿。

澳洲沒有車真的會很不方便,而且這邊二手車在十萬左右就能買到還不錯的,離開前幾乎可以用原價再賣給其他背包客,所以才毅然決然要買車。

但澳洲對駕照和車輛過戶的規定各州都不一樣,我大概查了兩個下午才搞懂我要幹嘛。

台灣監理處辦的國際駕照並沒有用,澳洲這邊需要 NATTI 翻譯的英文駕照搭配台灣駕照來使用,我是線上請華生和阿西這個澳打自媒體幫我翻譯的。

我目前待的黃金海岸在昆士蘭州,昆士蘭州需要 CRN(Customer Reference Number)才能完成車輛過戶,我得跑一趟當地監理站(TMR),並提供「護照、兩張有姓名的銀行卡(可以是台灣的)和地址證明」。

地址證明需要租約或水電帳單上等其他證件上有我的名字,以證明我住在昆士蘭州,所以買車就得等到我自己租房後了。

我還不確定我會做哪種類型、在哪裡做,因此也不敢貿然租屋,我在去完日本回來還來得及二簽,所以可能會先找一些可以集簽的苦力活或偏遠工作做個 88 天集二簽的資格,這期間也邊查資料、多認識人,看看能做什麼。

澳洲雜感

最後還是得來分享一下來澳洲目前的有趣發現!

  1. 澳洲真的好大,做好心情準備之後還是覺得很大
  2. 天氣真的很好,每天都是大太陽,而且黃金海岸高樓不多,總能看見藍天
  3. 澳洲人很喜歡 small talk,路人或工作人員起手式都是“Hey, How is going?”
  4. 路上的人超多刺青,而且刺的面積都很大,脖子跟雙手雙腳佈滿刺青的人很多,但不是像台灣包手那樣會上色,就都是黑色或深色的刺青。
  5. 目前遇到的人都很友善(店員、監理站、銀行),真的是只要敢講,有在試圖傳達,他們都會盡力去明白我的意思,在這邊講英文會越講越有自信,不會擔心口音跟腔調,因為各式各樣的人種都有(印度人很多),基本上都是能溝通就好。
  6. 澳式英文超級多簡寫!像是 afternoon 是 arvo,registration 變 rego。
  7. 黃金海岸符合他名字的部分是 BroadBeach 和 Surfers Paradise 這兩個大海灘,平常路上就還是一堆樹,然後遊樂園超級多!
  8. 超多人要我小心台灣人,幾乎我每個來過澳洲的朋友都這樣跟我說,雇主的話會黑心、租屋的話惡房東比例高、其他還有被騙錢之類的,目前想法就是不能因為是同鄉所以放下戒心。
  9. 交通天堂,車子看到我準備要等馬路,會直接停下來,雙向的車都會!然後紅綠燈都是自己按按鈕。
  10. 這邊也有共享單車,叫 Lime,但是超級貴!半小時要快 500 台幣。
  11. 外食真的貴,吃粗飽也要 20 AUD(約 400 台幣),飲料也很貴,平均都快 200 台幣,所以我這週養成了喝發泡錠的習慣。
  12. 泰式、中式跟日式料理挺多的,日常的食物好像就是漢堡跟海鮮,吃了一週覺得台灣的外食完勝。
  13. SouthPort 有一間鶴茶樓,味道跟台灣一樣,店員也是台灣人。
  14. 這邊很多好喝的奶昔!我超喜歡奶昔!這邊的 Krispy Kreme 還有把想要的甜甜圈直接丟進去打的奶昔!

先這樣啦!之後有心得再來分享,不一定會有第二週 XD

milk-shake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,歡迎訂閱電子報: